家居產業鏈從源頭到終端,包括原材料供應、產品生產制造、銷售等環節,產品種類多,進入門檻低,呈現出大行業小企業的特點。家裝產業則更為復雜,涉及設計、采購、工程、安裝、木作、軟裝、服務等多個環節,集制造業與服務業于一身。
參與主體雜,溝通環節多,造成了家居家裝行業極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情況。價格透明度低、服務質量缺乏標準和監管,用戶端的體驗自然也難以保障。
而在營銷環節,產品、渠道、用戶和決策要素分散,導致營銷效率一直不高。再加之如今流量紅利的消失,營銷成本也開始攀升。根據《新京報》發布的數據,家居行業線上各渠道的獲客成本都在千元以上,不可謂不高。
而在數字化的新趨勢下,家居行業原有問題還未解,新問題又開始出現。
從C端看,年輕化的消費群體帶來了代際變化的痛點。如今,90后、95后逐漸成為家居行業的主力消費人群。根據巨量引擎與知萌咨詢機構數據顯示,家居領域的消費者中有63.7%的人年齡在35歲以下,35歲以下人群平均裝修預算達到25.4萬。
和老一輩相比,年輕人更舍得花錢,但同時也對家裝審美有著更個性化的需求。隨著全屋定制概念的普及,更多“非標”的客戶需求涌現。而現實是,由于行業標準化程度低,導致設計方案與施工標準難以對標,想要保證落地成品的質量,行業亟需彌合各環節上的信息差別和理念差異。
在B端,互聯網就像一臺“照妖鏡”,放大了原本產業鏈條上的問題。
與地產、汽車等行業類似,家居作為長鏈路產業,做客戶留存和轉化都不容易。而在線上,信息碎片且速朽,在信息流環境下,無論是產品介紹還是廣告內容轉瞬即逝,用戶可能隨著注意力的分散而隨時流失。企業需要應用工具或技術手段,幫助自己高效、一站式地實現從留資到最終下單的轉化。
同時,因為如今橫跨線上線下兩端,長鏈路中有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,無形中也增加了各環節的溝通成本和協作難度。多環節、多線程協同是家居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。
此外,線上的普及也造成了營銷陣地的轉移,品牌也必須在營銷思路上開始轉變。過去針對大眾傳媒“一錘子買賣”式的投放方式已不能適應當下圈層化的消費者需求,企業需要針對多元的投放渠道,制定不同的策略,出產更豐富的營銷產品組合。
而以更廣視角來看,家居企業“以人為本”的轉向本質上也是種企業和消費者關系的重構,不只是營銷環節,企業在各個環節流程上的思路都要變,組織架構必然要跟上。而企業去真正布局以匹配這一切變化,也并不容易。